CES2023上,奔驰宣布计划建立自己的全球电动车充电网络,目前来看也是少数几家直接投资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大型汽车公司之一。 这个计划是在全球范围内安装大约1万个大功率电动车充电桩,2023年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开始。 充电网络建成后,奔驰客户将可在自己的汽车上预订充电空间,但充电网络也将对拥有兼容技术其他车主开放。 到2027年,北美网络预计将达到400多个充电中心,提供2500个电动车充电桩。
现在包括特斯拉的充电网络,都处在这个状态:
◎ 是不是对外开放?是的,都要开放
◎ 要不要自己建?——特斯拉、奔驰、通用汽车(Ultium Charge 360)、福特(BlueOval™)、现代汽车(E-CSP)、大众汽车(Elli),Stellantis(欧洲),中国汽车方面主要有蔚来汽车(扩展到了全球)、小鹏汽车,各家车企已经在行动
◎ 快充网络是不是将来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的,这是品牌附加值的一部份
▲图1. 全球车企参与充电网络建设的情况
Part 1
现有的扩张计划
我们可以首先罗列一下各个车企的情况,特斯拉我们就不多说了。
● 通用汽车 Ultium Charge 360
提供的充电接入与第三方合作。通用汽车现已与七家主要充电供应商签署了协议,EV 客户能查看来美国和加拿大 60,000 个充电插头的实时信息。
▲图2. 通用汽车Ultium Charge 360
上汽通用也在中国多层次布局补能体系:据上汽通用发布的计划显示,预计到2023年年底,自建充电终端达到1,500个,与主流充电运营商合作的第三方充电终端达到40余万个。
● 福特汽车
BlueOval™ 在美国建立了超过 19,500 个充电站的充电网络;整个欧洲有超过 300,000 个充电器可通过 Ford Pass 应用程序使用。
▲图2. 福特汽车BlueOval™充电网络
● Stellantis(欧洲)
Stellantis 和 TheF Charging 达成协议,在欧洲扩展公共充电网络:在意大利50 个维景公园停车场安装 600 个电动汽车充电点,后续还确定提供 1,000 多个公共充电点。
● 大众(Elli)
大众汽车子公司 Elli 拥有 400,000 个充电点,目前运营着欧洲的充电网络:在 27 个国家/地区拥有 800 多家供应商。在过去的 18 个月里,网络规模翻了一番,新增了约 200,000 个充电点。最近Elli 通过加入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l和荷兰充电专家Fastned扩大了其在西欧和北欧的网络。
▲图3. 大众汽车
● 现代汽车(E-CSP)
现代汽车规划,目前(2022年底)已在韩国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12座E-pit电动汽车充电站,普及72个超高速充电桩,在城市中心的枢纽核心区域建设8座E-pit充电站、包含48个超高速充电桩。
● 蔚来汽车
虽然蔚来在大力推广换电服务(目前全国共有1011座换电站),但截至2022年7月,蔚来也布局了充电站1681座,充电桩9603根,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52万根。
▲图4. 蔚来汽车
● 小鹏汽车
截至2022年11月底,小鹏充电网络站点共计上线1800+座,其中小鹏S4超快充站9座,小鹏自营站共计1000+座(含S4),第三方站点(免费权益)800+座,覆盖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
▲图5. 小鹏超级充电桩+自营超充站
Part 2
车企的充电网络提供了什么?
理想在回答对增程技术的质疑时候有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纯电动汽车所需要的补能措施,在没有解决以前,是没办法一统江湖的,所以理想认为往后5年增程式依然是新能源汽车最佳解决方案。以至于理想要做纯电动的话,快充网络一定是要做好了的。
▲图6. 理想汽车
在中国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是要在配电容量和国家电网现有规划的延展山,快充站的建设数量跟不上,就只能依靠时间来等。
但是从全球来看,由于电网的管制和合作模式较为开放,从大逻辑来看,如果你不去美国、欧洲建设配套的措施,依靠卖低价产品让自己的用户去蹭别人的公共快充网络,这就确实有点过了。
我们看到目前两种策略:
◎ 自建网络,费时长也需要自己的团队
◎ 和壳牌这样的能源巨头,来协商一个合作,类似于我的车主你给我保障的模式(这不太适合800V快充)
◎ 合资建立充电网络,类似于 Ionity
▲图8. Ionity的股东
我觉得汽车企业所建设的充电网络是给用户一些信心保障,特别是涉及到拥挤排队使用敏感度的问题。从补贴政策支持角度来说,充电设施的建设上应重点帮助高速的充电场站尽快落地,并且做到良性的商业持续。由于出行的集中性,高速充电存在供需矛盾,高速的潮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一些假期的高速潮汐性。
目前特斯拉、小鹏和蔚来汽车的车主,在节假日通行,企业所提供高速快充网络带来的客户满意度,是不建设外充网络品牌所无法提供的。只能去国网充电桩那里排队,那种屈辱感,在拥挤使用最明显。开放是在闲时开放,对用户关爱重点是在别人没有,我的用户可以有的基础上。
小结:我们最近在商量,把P7换了其实还想要台小鹏的车,就是因为在公司和市区家门口都有小鹏快充的专属桩。这种使用体验,对我这种没办法安装家用桩的用户是很难割舍的。我是觉得车企是一定要干专属网络(豪华品牌在产品没差异度的情况下,没有就是短板了,我估计宝马也快了,就它没有了),至于建设多少,在哪里建设,就需要围绕用户来做学习了。
。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