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BFS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有向图的拓扑排序的定义以及使用广度优先搜索(BFS)对有向图进行拓扑排序的方法,这里再介绍另一种方法:深度优先搜索(DFS)。

算法

考虑下面这张图: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首先,我们需要维护一个栈,用来存放DFS到的节点。另外规定每个节点有两个状态:未访问(这里用蓝绿色表示)、已访问(这里用黑色表示)。

任选一个节点开始DFS,比如这里就从0开始吧。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首先将节点0的状态设为已访问,然后节点0的邻居(节点0的出边指向的节点)共有1个:节点2,它是未访问状态,于是顺下去访问节点2。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节点2的状态也设为已访问。节点2有3个邻居:3、4、5,都是未访问状态,不妨从3开始。一直这样访问下去,直到访问到没有出边的节点7。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节点7没有出边了,这时候就将节点7入栈。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退回到节点6,虽然6还有邻居,但是唯一的邻居节点7是已访问状态,也入栈。再次退回,节点4的两个邻居也都已访问,依旧入栈并后退。以此类推,退回到节点2。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节点2有3个邻居,其中节点3和4已访问,但是节点5还未访问,访问节点5。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接下来的步骤是一样的,不再赘述了,直接退回到节点0并将0入栈。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现在,从节点0开始的DFS宣告结束,但是图中还有未访问的节点:节点1,从节点1继续开始DFS。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节点1的邻居节点2已经访问过了,直接将节点1入栈。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DFS

至此,整个DFS过程宣告结束。从栈顶到栈底的节点序列1 0 2 5 3 4 6 7就是整个图的一个拓扑排序序列。

实现

这里同样使用类型别名node_t代表节点序号unsigned long long

using node_t = unsigned long long; 

同样使用邻接表来存储图结构,整个图的定义如下:

class Graph {     unsigned long long n;     vector<vector<node_t>> adj;  protected:     void dfs(node_t cur, vector<bool> &visited, stack<node_t> &nodeStack);  public:     Graph(initializer_list<initializer_list<node_t>> list) : n(list.size()), adj({}) {         for (auto &l : list) {             adj.emplace_back(l);         }     }      vector<node_t> toposortDfs(); }; 

DFS

函数dfs的参数及说明如下:

  • cur:当前访问的节点。
  • visited:存放各个节点状态的数组,false表示未访问,true表示已访问。初始化为全为false
  • nodeStack:存放节点的栈。

整个过程如下:

  1. 首先,我们需要将当前节点的状态设为已访问:
visited[cur] = true; 
  1. 依次检查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的状态:
for (node_t neighbor: adj[cur]) {     // ... } 
  1. 如果某个节点已访问,则跳过。
if (visited[neighbor]) continue; 
  1. 否则,递归的对该节点进行DFS:
dfs(neighbor, visited, nodeStack); 
  1. 所有邻居检查完后,就将该节点入栈:
nodeStack.push(cur); 

整个dfs函数的代码如下:

void Graph::dfs(node_t cur, vector<bool> &visited, stack<node_t> &nodeStack) {     visited[cur] = true;     for (node_t neighbor: adj[cur]) {         if (visited[neighbor]) continue;         dfs(neighbor, visited, nodeStack);     }     nodeStack.push(cur); } 

拓扑排序

我们需要初始化3个数据结构:

  • sort:存放拓扑排序序列的数组。
  • visited:见上文。
  • nodeStack:见上文。
vector<node_t> sort; vector<bool> visited(n, false); stack<node_t> nodeStack; 

整个过程如下:

  1. 依次检查每个节点的状态,如果未访问,则从该节点开始进行DFS:
for (node_t node = 0; node < n; ++node) {     if (visited[node]) continue;     dfs(node, visited, nodeStack); } 
  1. 此时nodeStack已经存储了整个拓扑排序序列,我们只需要转移到sort数组并返回即可:
while (!nodeStack.empty()) {     sort.push_back(nodeStack.top());     nodeStack.pop(); } return sort; 

整个代码如下:

vector<node_t> Graph::toposortDfs() {     vector<node_t> sort;     vector<bool> visited(n, false);     stack<node_t> nodeStack;     for (node_t node = 0; node < n; ++node) {         if (visited[node]) continue;         dfs(node, visited, nodeStack);     }     while (!nodeStack.empty()) {         sort.push_back(nodeStack.top());         nodeStack.pop();     }     return sort; } 

测试

代码:

int main() {     Graph graph{{2},                 {2},                 {3, 4, 5},                 {4},                 {6, 7},                 {4},                 {7},                 {}};     auto sort = graph.toposortDfs();     cout << "The topology sort sequence is:n";     for (const auto &node: sort) {         cout << node << ' ';     }     return 0; } 

输出:

The topology sort sequence is: 1 0 2 5 3 4 6 7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e))(n)为节点总数,(e)为边的总数。其中DFS的时间复杂度为(O(n+e))
  • 空间复杂度:(O(n))(邻接表的空间复杂度为(O(n+e)),不计入在内),其中维护visited数组和nodeStack栈分别需要(O(n))的额外空间。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